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与狼共舞

胸有凌云志,无高不可攀。

 
 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万玮】我的“造师”计划(网)  

2010-01-06 16:19:40|  分类: 网-教育管理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一节数学课,学生在讲台上讲课,教师坐在该学生的座位上,师生角色互易。讲课的学生功架十足,频频提问,请举手的学生回答,并不忘对正确的回答给予鼓励。一个例题讲完,有学生举手提问,台上的“教师”从容回答。有学生提醒还有更好的方法,台上的“教师”予以肯定。

这是一节教研组内的公开教学展示课,而坐在学生座位上听讲的那位教师就是我。

这个班级是我这学期刚刚接手的一个新班。接班之初,我就发现学生的差距比较明显。一部分男生思维非常活跃,而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则比较弱。这样一个班级的教学常常比较困难,因为,如果你讲课的难度较高,那么,其中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会比较受惠,而多数学生则成为看客;如果你照顾中下水平的学生,则程度好的学生就会兴致索然。更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,当你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的时候,一部分学生已经报出答案,一部分学生可能连题目还没有理解。

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有效教学的要求,对教师无疑是一种挑战。

从教至今,我带过许多班级,总体而言,这些班级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。A类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,大多数时候,他们只要上课认真听讲,作业按时完成,成绩就名列前茅。即使担任一定的社会工作也不会影响学习,如果因为一些原因缺课,到了单元测验,成绩仍旧不会掉下来。也就是说,这些学生教师几乎可以不管,他们可以独自成长。B类学生则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方面有些缺陷,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,但是依靠个人完全独立自主的学习还有困难,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督促和点拨。在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,会取得较好的成绩,但稍有疏忽,便不稳定。C类学生则属于学习有困难一类的,他们要么是学习习惯较差,要么是思维习惯不行,更重要的,学业上的挫折导致他们自身的动机不足,争取优异学业成绩的愿望不够强烈,导致学习相对被动,即使教师在他们身上倾注了较多的时间和心血,成效可能也不够明显。不同班级这三类学生的比例会不太一样,但是,这三类学生的存在应该是一个比较明确的事实。

A类学生往往会超额、超前完成作业;B类学生则教师布置什么作业就做什么,不愿多做;C类学生会偷懒,作业不交或者乱做的就是他们。

针对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,教师当堂讲解,A类学生一听就明白,基本不会再犯错;B类学生可能还会犯迷糊,需要教师再次强调才会明显好转;C类学生则显得心不在焉,教师讲了10遍之后仍然放不下心的就是他们。

对于错题,A类学生会主动把它们弄清楚,想不通会主动找老师提问;B类学生则在老师的要求下完成订正作业;C类学生几乎不订正,即使订正也是想着怎么去抄一个正确答案。

以往,我曾经迷恋于教师的讲解。我自认自己的讲解非常清晰,而且思路精妙。时至今日,我仍然认为如果教师有很好的见解和思路,必要的讲解仍然是不可或缺的,至少,A类的学生需要这种讲解,他们必定会从听讲中受益。但是,我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,如果只依赖自身的讲解,教师永远无法走出教学的困境,尤其是当教师针对C类学生所犯的错误,反复讲解或者训练一些基础题,却发现根本就是无用功——连B类学生都已经厌倦,而C类学生仍旧脑子里一团浆糊。

已经懂的不需要再讲或者再练,不懂的再讲、再练也收效甚微。

为了提高平均分,许多教师在C类学生身上投入巨大精力,采用人盯人、面批、过堂、甚至停课、个别辅导乃至于要求家长请家教等方式来提高其学习成绩。有人说,教师80%的精力花在20%的学生身上,指的就是这种现象。这样做有没有效果?可以说有,也可以说没有。

说有,是因为短期内,这些学生的成绩可能会提高。他即使不去理解,死记也能记住了。一模一样的题目做10遍以上,即便巴甫洛夫实验中的小动物也会有条件反射。但是长期来说,这种做法效果不显著,等到学生升到了高的学段,新的教师面对的可能是更大的难题,他们如果不能执行比前任教师更严谨的“盯人”战术,学生就会很从容地应付他们。

教师所要努力提高的,首先是学生的学习能力。当学生的学习能力足够强时,学习成绩不可能差。反之,学习成绩看起来还不错,学习能力可能很弱。

某地有一所初中,在当地的中考中常常包揽总分前十几名。但是,该地所有高中学校都不欢迎该初中的毕业生。原因很简单——该初中将学生竭泽而渔,学生的学习潜能被榨干了。学习成绩很高,学习能力很差。

作为一名身处此困局中的教师,我自然要寻求出路。于是,从这个学期开始,我开始了我的“造师”计划。

这个计划的起源来自于一本书《教育是没有用的》。书名很吓人,内容很吸引人。教育怎么可能是没有用的?读罢全书,才会知道,作者想表达的是,我们所正在进行的教育,很多是没有用的。例如,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,其实是无效教学。那么,什么样的教育是有用的?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:生本教育。书中举了一个例子:对于教学的研究虽然必要,但是现在一些教师过于迷恋教学研究和教学设计,就仿佛一位牧人牵着牛去草场吃草,花了很多时间去测量牛头的高度,牛张嘴的角度、喂草的深度、喂草的频率、停顿的时间、喂草的数量、草的新鲜程度等等,却全然忘记了,吃草乃是牛的本能,只需将牛放到合适的地方,它自然会张嘴吃草。换而言之,学习是人的本能,只要将学生放到合适的环境,学生自然会有效地学习。对教师而言,需要做的仅仅是,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与氛围。

我想起了数年前读过的一篇报道: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农民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培养成了博士。媒体去采访他,询问他教育的秘笈。老农民说,我自己又不识字,不能给孩子任何帮助,我只能相信他们,依靠他们。每天孩子回来之后,我就把自己当学生,请孩子把学校里学的功课对我讲一遍,如果我能听懂,就说明他们都理解了。

相信学生,依靠学生。这是多么简单质朴的言语,原来,这就是有效教育的真谛。

江苏洋思、山东杜郎口的教学改革为什么影响那么大?正在于他们将教师的讲课时间压缩再压缩,而把大量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,让学生练习,让学生质疑,让学生思考,让学生讲解,让学生去教学生。

于是,在平时的教学中,我开始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。有学生提出问题,我总是先问,哪位同学能够回答?学生做完板演,我总是先不加评论,问,谁有不同的意见或者不同的做法?对于学生在作业中犯错较多的题目,以往总是我花时间讲解,现在不一样了,如果这个题目有学生会做,让其讲解便成为我的第一选择。

期中考试前不久,我在一次课上对学生说出我的计划:每一个同学都想象自己将来要接受一个任务,那就是要到希望学校去支教,也就是说,要成为一名小老师。当然,现在很多同学还不行,所以,从现在起,每个人要为此做准备。学习的时候,不但自己弄懂,还要想办法用简洁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,让别人也听懂。

把学生都培养成老师了,他还学不好吗?

我的“造师”计划主要有三个做法。

第一,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自学能力。所谓教科书或者教材,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托,从长远来看,至少到了大学,学生的学习基本是以自学为主的。在中小学,教师应当为此而做好铺垫与准备。但由于许多教师的定位失误,学生已经不能够自己读教材,而是习惯于张开嘴巴等待教师的“喂”,甚至是嚼烂之后的“喂”,当学生的学习对教师产生依赖的时候,其自身的学习能力一定会退化。于是,我有意识地安排一些课程让学生自学,从我设计问题到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提问。我的目标是,学生从不愿读教材到愿意读教材,从不会读教材到会读教材,从以读者的身份读教材到以编者的角度读教材。

第二,要求学生写数学日记。数学日记是我的一个小发明。我回想自己小的时候为什么数学学得好,就是喜欢琢磨喜欢研究的缘故。因为喜欢研究,对教材上的一些性质定理不满足,常常自己总结一些小的窍门,小的规律,这些小窍门小规律使用起来还特别顺手,有一些难题,别人做不出来,我使用自己的研究小心得,一下子就迎刃而解。现在,我把这个思路交给学生。我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的基础上积极思考,凡是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写在数学日记本上,包括一些让自己产生困惑的问题。过往的一届学生我也要求他们写数学日记,结果其中一位长期坚持认真写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研究素养,初中还未毕业就写了一篇数学论文被《中学生数学》杂志录用,其本人也从一名数学C类学生一跃而成为A类学生。

第三,让学生做小老师。期中考试之后,我选了一个章节,将全班学生分成7组,每一组承担一节课的教学工作。每一节课前,我对要讲课的学生做简单辅导,提醒他们要注意的事项。然后,我就坐在下面当学生,把讲台完全交给学生操控。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,就是我可以成为助教,给坐在下面的一些C类学生作个别辅导。应该说,讲课对学生是很好的锻炼,有两次,主讲的学生被下面的同学问倒了,不得不向我求助。学生后来自己总结说,做一名好的老师还真是不容易,准备的时候以为自己都明白了,可是同学问了一个问题,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考虑过,以后要更加细致充分地备课。

很多老师担心,把主动权交给学生,进度完不成,教学效率不高。因为,让学生自己读教科书,可能根本不得要领,还得要老师讲解;让学生讲题,可能根本没讲清楚,还得要教师返工。可是,如果能够再回过头来想一想,当学生经历过这个过程,自己学会读书,自己能够讲题时,教师就可以放手了,这该是多大的高效?这样的努力不值得吗?而且,话说回来,教师的讲解再详尽,再到位,但是真的“高效”吗?我们平时花在一遍一遍又一遍的反复训练上的时间还少吗?学生讲题,即使一节课没有讲完,也没有关系。下节课接着讲。我们所要追求的,是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,这才是最根本的。

对于A类学生,把他们培养成小老师是可预期的。这次的公开展示课,讲课的学生一共有5位,他们的表现尽管有缺陷,还是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,老师们普遍觉得学生这样发展下去,将来会大有作为。B类的学生要进行鼓励,因为他们身边的A类学生就是示范和表率,成为合格的小老师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。等到A类学生和B类学生都具备了很强的学习能力,我就可以腾出精力来重点关注C类学生了。我坚信,任何一名学科的课堂教学的目的,乃是给学生打开这个领域的窗户,让他们飞出去,在知识的天空中独立、自由地翱翔。而A类、B类学生营造的班级氛围,也必能让C类学生受益。即使从最低限度来看,班级里有那么多小老师,对C类学生也是很好的促进与帮助。

一位教师这样评价讲课的一名学生:他讲得不错,而且还讲得很有兴趣,很陶醉。对于我的“造师”计划,我也是一样地充满兴趣,很陶醉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32)| 评论(3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