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教学目标】
1、分子结构与反应类型的关系。
2、能从氧氢得失的角度分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。
3、从不同的视角分析有机化学反应。
【重点难点】
1、有机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:加成、取代、消去、氧化、还原。
2、反应类型与条件的关系。
【教学内容】
一、加成反应
1、定义
有机化合物分子、不饱和键、两端的原子、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、生成新化合物。
2、反应物特点
有机分子中有不饱和键:碳碳双键(C=C)、碳碳叄键(C≡C)、碳氧双键(C=O)、碳氮叄键(C≡N)、苯环等。其中醛和酮中的碳氧双键可以加成,但羧酸和酯中的碳氧双键不能加成。
加成的试剂:H2、X2、HX、H2O、H2SO4、HCN、NH3等。
3、原理(写方程式并总结)
⑴加H2 乙烯、乙炔、苯、乙醛、丙酮、CH2=CHCHO
⑵加X2 乙烯、丙烯、乙炔
⑶加HX 乙烯、乙炔、丙烯(两种情况)
⑷加H2O 乙烯、丙烯(两种情况)、乙炔
⑸加H2SO4 乙烯
⑹加HCN 乙炔、乙醛
⑺加NH3 乙醛
通过写方程式讲解
①条件
只有与X2加成时不需要条件,其余都需要。
②乙炔加成的程度
与H2和X2加成时,写到双键或单键都要可以。
与HX加成时,写到双键。
③加成试剂的断键
H-H、X-X、H-X、H-OH、H-OSO3H、H-CN、H-NH2
④极性键的加成
极性键的原因,两个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极性键(C=O),旁边的其他基团可能使非极性键变为极性键(丙烯中的双键)。
原理:异性相吸。
4、规律
碳碳双键与H2、X2、HX、H2O、H2SO4
碳氧双键与HCN、NH3
碳碳叄键与H2、X2、HX、H2O、H2SO4、HCN、NH3
5、应用
引入-OH(C=C与H2O、C=O与H2)
引入-X(C=C或C≡C与X2或HX)
增长碳链(C≡C或=CO与HCN)
二、取代反应
1、定义
有机化合物分子中、某些原子或原子团、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。
2、原理(写方程式并总结)
⑴取代-H
①卤代 CH4+Cl2、苯+Br2
②硝化 苯+HNO3、甲苯+HNO3
③磺化 苯+H2SO4
④取代α-H 丙烯+Cl2
⑵-OH取代-X(卤代烃的水解)
条件:强碱的水溶液
CH3CH2CH2Br + NaOH
R-X + NaOH
⑶-X取代-OH(醇的卤代)
条件:浓的氢卤酸
CH3CH2OH + HBr
R-OH + HX
⑷酯化反应
条件:浓硫酸、Δ
RCOOH + R’OH
通过写方程式讲解
①取代不通基团的试剂要求及条件
链烃与X2取代:X2是单质、光照
苯与X2取代:X2是单质、Fe做催化剂
硝化:浓硫酸加热、苯50~60℃、甲苯30℃、甲苯生成三硝基甲苯
磺化:加热、可逆
取代α-H:什么是α-H、加热、双键不变
卤代烃水解:强碱溶液、水解生成的HX与NaOH反应促进反应继续进行
醇的卤代:浓的氢卤酸、与卤代烃的水解不是可逆反应
②取代试剂的断键位置
H-X、HO-SO3H、HO-NO2、H-NH2、Na-CN
迁移应用:CH3CH2Cl + NH3、CH3CH2Br + NaCN
3、应用
卤代烃与醇相互转化
将卤代烃转化为腈、胺类有机物
练习:用丙烯制甘油
默写方程式:
①乙烯通入溴水中
②乙烯水化法制乙醇
③乙炔制丙烯腈
④丙烯与HCl加成(写主要产物)
⑤乙醛与氢氰酸加成
⑥丙烯与Cl2发生α-H取代
⑦实验室制乙酸乙酯
⑧苯与浓硝酸、浓硫酸混合加热
⑨乙醇转化为溴乙烷
⑩溴乙烷转化为乙醇
三、消去反应
1、定义
一定条件下,有机化合物、脱去小分子、生成含双键或叄键的化合物的反应
2、原理
⑴醇
原理:脱去-OH和β-H,生成C=C
条件:浓硫酸、170℃
不能消去的醇:甲醇、C(CH3)3CH2OH、苯甲醇
练习:CH3CH2OH、2-丁醇、苯乙醇
⑵卤代烃(含一个-X)
原理:脱去-X和β-H,生成C=C
条件:KOH的乙醇溶液、加热
不能消去的卤代烃:一氯甲烷、C(CH3)3CH2Cl、溴苯、氯苄
方程式:写法有两种
练习:2-氯丙烷、C(CH3)3Cl、ph-CH2CH2Cl
⑶邻卤代烃
原理:脱去相邻碳上的两个-X
条件:Zn、加热
方程式:写法有两种
练习:2,3-二溴丁烷、用1,2-二溴乙烷制1-氯乙烷
迁移应用:用1-氯丁烷制2-丁醇
拓展:判断2,3-二氯丁烷在三种不同条件下的产物。⑴NaOH水溶液并加热⑵KOH醇溶液并加热⑶Zn粉并加热
练习:
①用乙炔制聚氯乙烯(两步)
②乙烷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制一氯代烷
③苯与Cl2取代
④2-丙醇发生消去反应
2-丙醇与浓HBr混合
⑤1,2-二溴乙烷在以下三个条件下反应:
NaOH的水溶液并加热、KOH的乙醇溶液并加热、Zn粉并加热
四、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
1、氧化反应
⑴燃烧
⑵被KMnO4/H+氧化
C=C、C≡C、ph-CHRR'
练习:CH≡CH、3-甲基-2,5-己二烯、C(CH3)3-ph-C2H5
⑶醇的催化氧化
原理:-OH上的-H、α-H与O结合成水,形成C=O
不能被氧化的醇:C(CH3)3OH
练习:甲醇、1-丙醇、2-丙醇
⑷醛被氧化成羧酸
原理:C-H键中间加个O,变成-COOH
醛都能被氧化,但酮不能
练习:CH3CH2CHO、HCHO、OHC-CHO
常见的氧化剂:O2、O3、银氨溶液、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
总结:氧化反应的特点是得O或失H
2、还原反应
特点:得H或失O
⑴得H(与H2加成)
C=C、C≡C、苯环、C=O
⑵CH3CH3OH被氢化铝锂还原成CH3CH3
常见的还原剂:H2、氢化铝锂(LiAlH4)、硼氢化钠(NaBH4)
氧化数:
①H为+1,C和O连有一个H时,C和O的氧化数就为-1。
②C与O或N以单键、双键、叄键相结合时,C的氧化数分别为+1、+2、+3。
③C与C相连时,氧化数均为0。
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说明醇、醛、酸的关系。
评论